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盐碱地治理新闻

逐梦盐碱地——临猗县科技兴枣推动产业发展纪实

           这是一个在盐碱地上长起来的绿色银行,一颗颗鲜枣寄托着枣农的致富梦想,亩均收益超过1万元,最高达5万元;

这是一首科技兴农的产业进行曲,依靠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这里的鲜枣质量和效益双举,脱颖全国成“大亨”;

这是一个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生动实践,在县委、县政府推动鲜枣产业发展的动力下,以鲜枣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在这里发展得如火如荼,枣乡群众以枣为业、因枣致富,提前达到小康。

这就是临猗县鲜枣产业循环圈的发展写照,一个追风踏雾永向前、逐梦创富不停歇的现代农业发展样板。

盐碱地上长出的致富梦

早秋时节,走进临猗县鲜枣主产区庙上乡鲜枣循环景区,只见枣林扬翠,枣香四溢。一棵棵枣树,不仅是庙上乡独特的生态农业旅游风景线,也是当地枣农取之不尽的“聚宝盆”。然而,这一树树枣果、一片片枣林却是在盐碱地上长起来的。

该县的鲜枣主产区分布在涑水河流域的庙上、牛杜等乡镇,这里水碱地垆,早期是一片盐碱地,不适宜种植苹果树等。人心思富,人心求进。根据生活在这片盐碱地上群众的致富愿望,临猗县委、县政府在经过分析当地枣树栽培虽然具有较长历史,但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多数枣树仍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的现实后,提出了以精作农业为统领,紧紧抓住鲜食枣发展这一主线,把普及枣树种植、生产技术作为“科技兴枣”的基础工程,使鲜枣产业发展不断依靠科技进步。在这一产业发展思路引领下,当地群众开始了他们的创富行动,和该县干部群众一样追风踏雾、逐梦创富。

为解决枣树品种老龄化的问题,该县根据鲜枣主产区水碱地垆的特点,经过试验,培育并发展了山西梨枣、山西冬枣、晋矮二号等新品种。一场轰轰烈烈的以发展鲜枣产业奔富路的行动在该县发展起来了。

近年来,该县以建设“中国园艺农业·临猗百万亩水果公园”为目标,全力发展鲜枣产业。目前,全县枣树面积达20万亩,年产鲜枣2.34亿公斤,年产值达12亿元,被评为“全国枣业十强县”,枣业已成为临猗继苹果之后的第二大主导产业。盐碱地改良,盐碱地治理

 

科技为枣产业发展插上翅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鲜枣产业发展中,该县紧紧拧住依靠科技进步这个牛鼻子不放松,为枣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自动化设施大棚、气象观测站、统一标准的采摘设施……临猗县万博现代农业冬枣科技示范园负责人说:“我们示范园生产的鲜枣主要卖到深圳、上海等地的超市商场。示范园现有200多亩枣树,加上合作社的近千亩,生产的鲜枣还是供不应求。”

万博现代农业冬枣科技示范园的科技应用只是该县鲜枣产业依靠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

——在科技培训上,该县根据枣种植户数量多、分布散的特点,按照“一业一校”的思路,建立了农民田间学校,组织实施了“枣产业系列培训活动”,定期举办讲座等,进一步提高广大枣农的科技种植水平和致富本领。

——在鲜枣产业发展定位上,该县适时提出了打造“山西第一、中部一流、全国最大的优质鲜食枣示范基地”的目标,重点建设了现代农业鲜枣示范循环圈。截至目前,该示范循环圈已发展鲜枣8万亩,涉及庙上乡7个村,设施大棚面积3万余亩,建有两个观枣台、10个采摘园和1个田间培训学校。

——在示范区管理上,该县实行“矮、密、早”,达到省工、易管理、早受益;加强绿色无公害管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对症施肥,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达到斤枣斤肥;病虫害防治以天敌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科学用药去除农药残留。

——在示范区建设上,通过暖棚、春棚、遮雨棚全覆盖,实现了早产保收,提高了单价,拉长了产业链、延长了货架期。示范循环圈设施大棚的成功建设,使鲜枣亩效益翻了两三倍,为临猗枣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技术带动和产业推动作用。

高效益是现代农业的最好注解

初秋时节,临猗县道路两旁是忙碌的人群,运货车辆往来不断。农民们有的在分拣枣的大小,有的在装箱,有的在贴商标,有的在清点货款,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县林业局局长张海峰说,这个季节的农民都忙着收枣、卖枣,根本没有空闲时间。

在该县最大的冬枣种植地——庙上乡张庄村,一提起鲜枣,村党支部书记滕红革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我们村从1998年开始种植冬枣,当时由于不懂技术、不会管理,走了三四年的弯路。枣农们赚不到什么钱,当时有好多枣农甚至把枣树都砍了。后来,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授课,再加上党员干部带头发展设施大棚、成立合作社、注册品牌商标,现在的枣不愁卖,好的枣园每亩收入近5万元。村民们看到真真正正的实惠,种枣的积极性也就高了起来。”目前,张庄村近320户已发展冬枣3800多亩,其中3600多亩为设施大棚,年产值5000万余元,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鲜枣第一村。此外,标准化的大棚设施栽培减轻了病虫害,换来了鲜枣的提质增效。

该县在做强做大枣业规模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管理,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鲜枣+旅游”“鲜枣+电商”的运营模式,使现代鲜枣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在该县鲜枣主产区庙上乡枣业形成了“三个80%”,即80%的耕地种植鲜枣,80%的农民从事枣业,农民收入的80%来自枣业,

“我们计划到2020年实现枣业设施大棚10万亩,产值达3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鲜食枣设施化生产基地和最大的鲜枣采摘观光旅游基地,以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有机化打造临猗鲜食枣品牌,使红枣真正成为全县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第一产业。”该县县委书记赵惠民说。

万亩枣海碧波荡漾,古郇大地枣果飘香。以“‘鲜’行一步 ‘枣’赢天下”而成名全国的临猗鲜枣,将乘着发展现代农业的浩浩东风,砥砺奋进,勇往直前,向着更高更好的目标迈进、跨越。

Why choose us!

盐碱地治理新闻

• 盐碱地治理新闻

about us公司介绍

Product and Application产品应用

成功案例成功案例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

大事记公司新闻

问题解答问题解答

盐碱地治理新闻盐碱地治理新闻

Contact Us联系方式

首页广告首页广告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