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盐碱地治理新闻

达拉特旗:盐碱滩上稻飘香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那生长着希冀与果实的田野上,一个个沉甸甸的稻穗,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让达旗昭君镇沙圪堵村赵新龙社村民訾玉林喜上眉梢,搓几粒稻谷放到嘴里嚼嚼,丰收的喜悦在胸间澎湃。

   今天訾玉林家的40亩稻谷将“开镰”。上午十点半,提前约好的收割机准时出现在他家地头,查看了稻穗已经彻底没有了露水的痕迹,收割工作开始,机器的轰 鸣声也在地头响起。按照逆时针方向,收割机以长方形轨道行进着。在收割机忙着工作时,訾玉林叫来帮忙的两台四轮车也装备齐全,等候在一旁。一会儿,收割机 储箱满了,司机将收割好的稻谷粒倒入四轮车车斗内,满载而归的四轮车带着丰收的喜悦驶向訾玉林家。

   訾玉林用手指着这里大片稻田高兴地介绍说:“你要是去年来这儿,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盐碱化严重,离老远就看见白花花的一片,土地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去 年村里享受到了国家畦田改造项目,项目区就是这片地。而我们自己没花一分钱就平整了土地,建了渠道,为变压器增了容,将荒地变成了良田,才有了这么好的条 件种水稻。你看!这儿有地的村民全种的是水稻。”

  在我们谈话时,随着收割机马达的轰鸣声,一片片稻田变成了丰收的果实。期间有好几位村民前来联系,看今天能否收割上自家的稻田。他们几乎谈论着一个话题:今年,稻谷收成好。这要感谢政府,让废田变成米粮仓。

   訾玉林说:“现在村民都希望将自己的土地种水稻。水稻平均亩产1000斤,加工成大米至少也有700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每斤4元的话,每亩毛收入 2800元,纯收入达1800元。像这种盐碱地如果种玉米的话每亩纯收入只有500元左右,水稻收入是玉米的三倍还多。今年我们沙圪堵村新增种植水稻 2000亩,其他村民都很羡慕我们。”谈到销售,訾玉林说:“这里的大米已经在附近地区很有名气,销售还是没问题的。”

   而同样问题在村民赵三仁那儿却成了难题。赵三仁虽然只种了4亩水稻,丰收在即,老两口却并没有多少丰收的喜悦。赵三仁说:“我们都70多岁了,儿女也没 有多少门路,我们更不说了,只能坐等着顾客上门。水稻投资大,价格低了我们就不合算了。”对于明年的打算,赵三仁挺矛盾的:一方面希望扩大种植水稻规模, 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又怕规模扩大了以后销售成问题。赵三仁说:“先看看今年大米销售情况,再确定明年的种植亩数吧!”

   羊场村村民闫继福有自己的一套销售方法,他不像赵三仁一样坐在家中等待,而是主动走出去宣传自己的大米。这几天,在白塔早市每天都会看到他的身影,他的 面前放着一个水果箱,箱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一小袋一小袋的大米。2.5斤的净含量,10元一袋的价格。每个袋子上清晰地贴着产地和自己的电话号码。闫继福 说:“咱们这儿的大米不像东北大米有收购的,只能自己想办法。我种水稻3年了,从最初的10来亩到今年的70多亩,每年都以这样的方法销售,开始时是以 50斤的袋装卖的,可是效果不行,问的人多,买的人少,很多人都不相信。自从包装成这样的小袋后,人们都是抱着试试的心理来买,每天拿来的大米都能销售一 空,很多人吃的好了,还主动打电话订购,这就是我最终的目的。还有的人一次十几袋十几袋的买,每年我的大米都不愁卖。”

   对于訾玉林、赵三仁和闫继福这样的“小打小闹”,羊场村五社村民李志刚准备“大干一场”。走进李志刚家时,占地2900多平米的机械棚瞬间吸引了笔者的 注意。棚内李志刚在和技术人员一起修耕地机,崭新的旋耕机等一些机械被安置在一旁。这些机械都是李志刚今年新购进的。和这些小型机械一齐购进的还有大型的 玉米收割机和水稻收割机,而这两样机械正在地里忙碌着。李志刚夫妻俩这两天忙得脚不着地,一方面需要时常维修农机具,保证它们能够顺利的工作,另一方面还 得照看自家的新房。今年,李志刚家乘着“十个全覆盖”危旧房改造项目的顺风车,新建了自家的住房,现在新房主体已完工,只剩下内装修就能入住了。

   几年前,李志刚夫妻俩去了东胜,在那里开设了公司,生意一直比较稳定。随着年龄渐大,夫妻俩恋乡情结日渐突显。看着轰轰烈烈建设中的家乡,日新月异改变 中的村容村貌,李志刚夫妻俩毅然回到了家乡。没有了房屋,“十个全覆盖”给盖。今年是他们回乡的第一年,村民水稻种植得如火如荼,李志刚也跟着种植了80 多亩水稻,大规模的种植也让李志刚看到了更多的商机。享受农机补贴后,李志刚花了近90万元陆续购进了各种机械,并雇佣了本地和外地的10个司机,现在, 机械已陆续开始运转,玉米收割机已经收割了300多亩。由于秋季露水重,水稻收割机每天从上午10点半左右开割,下午6点收工。每天能收割40亩左右。随 着秋收的结束,浇冬水也要开始了,耕地机和旋耕机也将开始工作,一年将接近尾声,虽然没有细算账,但李志刚知道,丰厚的回报是肯定的。水稻获得了大丰收, 李志刚决定明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这几天他正在和别人谈租地细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明年的水稻种植面积将增加到五六百亩。

   昭君镇种植水稻已有近20年的历史,四村村、刘大圪堵村等7个村位于黄河国堤南岸,由于黄河河床不断提高,该地区老滩地因盐渍化严重,渐变为多而集中的 盐碱地,近6万亩耕地难以利用,致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自1997年,羊场村率先在盐碱地试种水稻成功后,十几年下来,逐渐探索出一套“以稻治碱、以 稻治涝、以稻致富”的发展模式。当地农民群众种植积极性很高,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大量的盐碱地变废为宝。随着水稻种植规模的增大,各套程序也水到渠 成:2008年,方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昭君镇规模发展水稻,引导农户做好水稻引种、繁育、加工、销售等工作,促进了水稻生产加工技术日臻成熟,基本实 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2011年,昭君镇水稻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农产品。2013年取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农产品认证。注册了“昭君传 奇”商标,并成立了水稻种植协会,初步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的绿色有机水稻产业发展模式。2014年,成功引进了覆膜有机水稻种植技术,促进水稻种 植提效增产。2015年,昭君镇水稻产业在2014年的基础上实现新突破,种植面积突破了1万亩,水稻种植户达540户,许多种植户甚至搭上了“互联 网+”的快车销售。

   今后,昭君镇将继续把沿黄河盐碱地作为发展水稻产业的主战场,结合畦田改造项目,推进沟、渠、路、桥、涵、闸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实现规模化生产,努力将昭君镇发展成为鄂尔多斯市优质水稻产业种植区,实现农户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并计划在未来2—3年内,在四村村、刘大圪堵村、二罗圪 堵村新增种植水稻1万亩,实现增收2000万元。争取到2020年,将沿河6万亩盐碱地全部改造整合成中高端水稻产业基地。同时,充分依托水稻产业探索发 展水产养殖和现代农牧业观光旅游,逐步打造种养结合、旅游观光、餐饮、物流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随着昭君镇大米的名声远扬,王爱召镇小淖儿村、黄牛营子村和树林召镇白柜村都相继开始了水稻的种植,王爱召水稻种植面积已有2000多亩。水稻种植将让“一无是处”的盐碱地成为良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水稻将取代玉米成为达旗的主打产业。

Why choose us!

盐碱地治理新闻

• 盐碱地治理新闻

about us公司介绍

Product and Application产品应用

成功案例成功案例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

大事记公司新闻

问题解答问题解答

盐碱地治理新闻盐碱地治理新闻

Contact Us联系方式

首页广告首页广告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