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副省长杨子兴先后深入我市景泰县和靖远县,调研指导盐碱地治理和农业产业发展工作。他强调,要继续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思路和方法,努力为全省盐碱地治理工作积累宝贵经验。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省政府副秘书长郭春旺,省农牧厅副厅长阎奋民,省景电管理局局长赵建林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同调研。
市委书记苏君,市委常委、靖远县委书记郑钰,副市长吴震陪同调研。
在景泰县,杨子兴一行先后前往五佛乡千亩现代生态渔业示范点、高效低碳大水面循环流水养殖基地,景泰县盐碱地治理水产养殖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与养殖户深入交流等途径,详细了解该县盐碱地治理工作及利用盐碱水养鱼养虾情况。
据悉,景泰县有27万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盐碱化危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29%就分布在盐碱危害区。2015年以来,该县将盐碱地治理作为农业农村工作和精准脱贫的头等大事,通过工程排碱、节水灌溉、水产养殖、湿地公园开发四大措施,加快治理土地盐碱化。同时,该县不断创新治碱思路,利用盐碱回归水和弃耕盐碱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奖补办法、招商引资等政策。该县通过开挖鱼塘抬高耕地、灌水洗盐的方式降水位、降盐分,恢复耕地、再造新田,并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了“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16字工作思路。目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6000余亩,抬田恢复耕地1200亩,改良盐碱地6000余亩,投放鱼苗138万尾、南美白对虾2000万尾、河蟹1.5万尾。
调研中,杨子兴对景泰县盐碱地治理及水产养殖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该县继续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新思路、新方法,为全省盐碱地治理工作提供宝贵经验;要做大做强盐碱地养鱼养虾文章,规模化养殖、科技化引领、市场化运营,积极填补甘肃中部鱼虾养殖业空白,打造甘肃盐碱地鱼虾品牌;要加大土地流转,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多措并举,攻坚克难,齐心协力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努力使景泰同全省、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在靖远县,杨子兴一行首先前往五合镇万亩枸杞种植基地,实地了解了枸杞产业发展情况。杨子兴强调,在今后工作中,靖远县要进一步提高枸杞产品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品牌创建、有机产品认证力度,增加枸杞产品附加值,提升靖远枸杞在全国的影响力,使靖远县枸杞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悉,近年来,靖远县立足县情实际和资源优势,把培育壮大枸杞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主攻方向,按照“扩基地调布局、强科技提品质、兴加工促转化、拓市场树品牌”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枸杞产业开发力度。目前,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达到24.1万亩,年产干果3.23万吨,年产值达到14.8亿元,有效带动了全县1.6万户、1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
随后,杨子兴一行前往东湾镇,实地调研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在得知靖远东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累计建成日光温室7000余座,年集中育苗能力2500万株,年产新鲜绿色蔬菜5400万公斤,产值2.4亿元,带动发展蔬菜种植户340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18户、3244人时,杨子兴强调,靖远县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农业支柱产业,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确保农民增收致富;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当天,杨子兴一行还调研了靖远县盐碱地治理工作及东湾镇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