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平罗县永胜村的大片土地曾经因为盐碱化程度高,冬天结晶物露在外面,犹如被雪覆盖一般,白茫茫一片,夏天雨水多,水既渗不下去又排不出去,水汪汪一片。村里的老人们常挂在嘴上的一句顺口溜“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日前,记者来到永胜村发现,土地已经整理完毕准备冬灌,一切井然有序,昔日的盐碱地如今已变成了米粮川,耕地质量提升,村民收入增加,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据永胜村村支书王正明介绍,这一切变化都得益于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改良骨干排水治理工程。 “以前这里全是荒滩,我们开发耕种,但产量极低。春天整块地种上稻子,秋天只能收四个拐角,亩产也就三四百斤,不仅产量低而且质量差。近几年,通过盐碱地改良骨干排水治理工程的实施,沟挖深了,路也通了,大大降低了地下水位,彻底排了盐碱。以前是种啥啥不成,现在种水稻亩产能达到1000余斤。”王正明指着身后连片的耕地说。通过治理工程的实施,永胜村耕地不仅质量大幅提升,耕地面积也由原来的3200亩增加到7200亩。“如今产量翻了一翻不说,村民的地还多了,大家都尝到了甜头。农民的住房由过去的土房变成了现在的砖房, 60%的农户还在县城买了楼房。”王正明说。 说起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改良骨干排水治理工程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平罗县通伏乡新丰村村民刘学义最有发言权。刘学义家里种了40亩地,靠着地里的收入,他给两个儿子在城里买了房,大儿子还购置了汽车,日子过的可谓红红火火。 据了解,从2013年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改良骨干排水治理工程实施以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共安排整治排水支沟治理项目27个,治理支沟158条,治理长度610.499公里,预算投资3.2亿元。项目涉及大武口区、惠农区、金凤区、西夏区、兴庆区、贺兰县、平罗县和宁夏农垦所属农场。据悉,2013年至2015年3年间共计完成支沟治理477公里,其中浆砌石、干砌石与草桩固坡治理345公里,完成配套建筑物1580座。截至目前,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工程项目已全部完成,等待验收。该项工程实施后,不仅有效降低了项目区地下水位,减轻盐碱化程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造了中低产田,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还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保障。盐碱地改良,盐碱地治理,应用禾康土壤改良剂效果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