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耕作的盐碱对照地块相比,使用了山西农大改良集成技术的盐碱地,土壤pH值显著下降,土地肥力大幅提升,每亩玉米平均增产20%以上……9月19日,来自朔州市怀仁县金沙滩镇的田间验收结果,让现场专家格外振奋:该项技术独辟蹊径,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玉米个大粒满,丰收肯定没问题!”金沙滩镇盐丰营村的张庆,站在自家地头喜不自胜。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重度盐碱地,土地贫瘠,可耕性极差。如今,集成改良后的30亩重度盐碱地和近600亩轻度盐碱地,玉米长得郁郁葱葱,丰收在即。当日上午,由山西农大、东北农大等多位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对改良盐碱地进行了验收。他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比对测量。经过两年集成技术改良盐碱地生长的玉米植株,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株高比对照组增加29.4厘米,茎粗平均增长3.4毫米,玉米产量比对照组平均增产20%以上。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省土壤盐碱化面积也在逐年增加。除化学改良盐碱地外,其他改良方法均收效甚微。而由山西农大赵晋忠教授多年研究的盐碱地改良集成技术,就属化学措施的一种。据赵晋忠教授透露,该套技术以测土配方为前提,对重度、中度、轻度盐碱地“量身定做”施入改良剂,降低土壤pH值,提升土地肥力。实践表明,山西农大的盐碱地改良集成技术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