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自治区2016年引黄灌区盐碱地改良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平罗县召开。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崔波主持会议并讲话,自治区副主席曾一春就进一步做好引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市领导蒋文龄、武裕国参加会议。
自2013年我市实施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改良治理工程以来,按照自治区总体部署和要求,整合水利、农发、国土等项目资金,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73亿元,共治理干沟3条54.1公里、支干沟10条92.9公里、支沟56条227.4公里。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和运行,治理效果已凸显,据观测,沟道的水位与历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的下降,土壤盐渍化得到了有效治理,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沟、渠、田、林、路已全部成型,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改变。系统治理后,支干沟水位与历年同期相比降低了0.6米左右,支沟降低了0.3米左右。田间地下水位与治理前相比至少下降0.3米至0.5米。据宁夏水科院观测,改良项目区的土地脱盐率为25%,小麦产量能提高7%,玉米产量能提高16%,尤其是水稻种植效果十分明显,产量亩均提高150公斤。
崔波一行现场参观了第三排水沟平罗县姚伏段治理工程、惠农区红果子镇西下交界沟治理工程及惠农区盐湖沟综合治理工程。
崔波指出,“十二五”时期,各地各有关部门始终把盐碱地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认准的事坚定不移,坚持规划先行系统治理,积极主动共同参与,一以贯之持续推进,确保了盐碱地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崔波强调,盐碱地改良工程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民生工程,“十三五”时期要保质保量完成银北地区既定治理任务。要科学规划设计,针对不同片区、不同盐碱度,因地制宜设计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要坚持协同作战,整合资金,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整体合力;要探索评估标准,对地下水位、土壤盐碱量、粮食单产进行科学检测,为检验治理效果提供依据。各市、县(区)要把盐碱地改良作为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工作,发挥主体作用,动员群众的力量,尽早行动,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会上,自治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汇报了银北盐碱地治理进展情况及银南盐碱地改良方案。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以及平罗县、贺兰县、沙坡头区作了交流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