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盐碱地治理新闻

岑巩代店村昔日盐碱地今朝“花果山”

         沿着秀丽的龙江河而上,走进岑巩县龙田镇代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如画的村庄,一栋栋民居宽敞明亮,山间瓜果飘香,田野稻浪翻滚,昔日盐碱地变成了“花果山”。

  位于龙江河畔的龙田镇代店村,辖12个村民组378户1789人,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74户340人。由于砍伐过度,造成植被破坏,龙江河沿岸的田土成了盐碱地,造成群众生活困难。穷则思变,2007年,代店村开始谋划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改造龙江河两岸的盐碱地,发动群众开展植树造林,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产业。

  2008年,该村抓住利用镇政府在龙江河实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契机,种植思州柚200亩,市场价格好,村民种植思州柚的热情高涨,2010年,村里又有30余农户加入了种植思州柚的行列,新发展了400多亩。

  “别小看我这15亩思州柚,今年挂果后每亩创收2000元不成问题,如果明年达到盛果期后,亩创收5000元左右,比种植水稻强多了。”说起思州柚产业,果农吴贤贵信心十足地说。

  为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产业,实现“抱团”发展。在村支两委辉的组织下,代店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建档立卡户”模式,成立了岑巩县金农绿园种植合作社,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法人代表,共有成员33人,吸纳种植大户8户,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110人,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2012年,合作社带领30余农户对山间的荒山进行流转,种植精品葡萄200亩,与当地一家葡萄酒企业签订供销“订单”,让果农吃下“定心丸”。代店村保坡组果农陈胜此间种植葡萄10余亩,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今年实现挂果,每亩可创收5000元左右。

  去冬今春,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龙田镇在龙江河流域实施了1300亩见杆李项目,该村积极争取,在适宜李树生长的马鞍坡组流转荒山300亩,带动32户贫困农户种植了见杆李,预计4年挂果后,每亩可创收5000元左右。

  通过近10年的努力,如今代店村一座座山头披上绿装,盐碱地变成了“花果山”。目前全村种植思州柚600亩、葡萄200亩、见杆李300亩,两年全部进入盛果期后,预计可创收550万元,将惠及110余户5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余户260人。

Why choose us!

盐碱地治理新闻

• 盐碱地治理新闻

about us公司介绍

Product and Application产品应用

成功案例成功案例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

大事记公司新闻

问题解答问题解答

盐碱地治理新闻盐碱地治理新闻

Contact Us联系方式

首页广告首页广告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