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矿区型城市。1959年发现油田,1979年建市,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40.88平方公里。大庆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11位,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全国资源型城市前列。
近年来,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把生态修复、治理、保护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保障统筹安排、协调推进。2012年,大庆市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全力攻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确立了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持续投入、定期巡检、整改验收和考核通报等推进机制,着力建设 生态、自然、现代、宜居 城市,在盐碱地上打造 绿色福利 全民共享的 大庆样本 。通过国家园林城创建,大庆环境面貌、功能设施、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4%,绿化覆盖率达到45.4%,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政设施、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8大类,城市园林绿化科研能力、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林荫停车场推广率、公园管理规范化率、年空气污染指数、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节能建筑比例、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道路完好率、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等64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整体布局城乡生态建设
根据大庆卫星城市、组群组团特点,更加注重城市的统一性、功能性和协调性,统筹把握生态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当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形成系统完善的城市规划控制与监管体系。
建设核心区。重点把东、西两大城区作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充分体现现代都市特色风格。老居住区,实施 百区 改造工程,注重细部环境治理改造,全面增强绿化管护能力,保证居住环境整洁有序、秩序井然,全市老居住区绿地率达到25%以上;新居住区,注重高标准绿化配套建设,突出绿化品种搭配和层次景观,小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公共部位,更加注重生态景观、人居环境的大气亲和,适当赋予公园、广场、湖泊等区域景观文化内涵,全面提升生态品质,打造更多的地标式景点景区,建设改造公园绿地29处,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5平方米。
建设屏障带。自2001年开始,针对过去大庆风沙大的生态实际,举全市之力实施了堵 西北风口 工程,持续推进治沙造林、农田草原防护林建设,稳步扩大治理规模、提高治理实效,全市林地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在西部沙化区域建成了两条基本平行的绿色屏障,一是杜尔伯特 西北风口 区域,长89.8公里、宽5-25公里;二是市区西部,长70多公里、宽10-20公里。截至2014年底,大庆人工林面积已经达到399.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2.5%。大庆风沙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8天。
建设连接线。全力推进 东移北扩、南进西拓 发展战略,重点对连接东、西城区的油田生产区进行大规模绿化美化,通过生态景观建设缩短城区空间,打造城区间生态绿色长廊。先后实施了中三路、北一路、北二路、南一路、南二路和大广路机场段等10条绿色廊带建设工程,建设绿带总长200余公里、绿化最大宽度达到300多米。通过梯田截水、稻田育苇等方法,有效治理湖泡周边盐碱地,改善湖泡周边生态环境,恢复湿地面积737.7公顷,形成了城区之间高处植树、低处蓄水、过渡地带自繁草苇的连接布局。
建设湖边城。发挥大庆天然百湖的特有资源优势,突出绿带相连、城在绿中、城湖相伴的生态建设格局,着力打造湖、城、绿三者协调统一、相得益彰、深度融合的滨水城市景观特色。坚持依湖建城、沿湖建园理念,先后依附黎明湖、三永湖、兰德湖、滨洲湖建成祥阁花园、瀚城国际、米兰小镇、格林小镇等11个居住小区,并在湖边建设了黎明公园、三永广场、滨洲公园等5个休闲娱乐场所,实现了湖在城中,城在绿中,蓝天、碧水、绿地、公园相互辉映的现代生态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