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盐碱地治理新闻

山东再造盐碱地粮仓 百万亩高粱崛起黄三角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高粱
[提要] 首届黄河三角洲高粱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暨现场观摩会”近日在东营召开。省内外专家齐聚一堂,针对制约国内高粱产业发展的共性难题进行深入研讨,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东营齐鲁网8月26日讯(东营电视台 徐振)首届黄河三角洲高粱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暨现场观摩会”8月25日在东营召开。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邹剑秋等高粱科研、加工、利用等领域的省内外专家齐聚一堂,针对如何进行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品种配套等制约国内高粱产业发展的共性难题进行深入研讨,旨在进一步推动高粱产学研紧密结合,完善高粱产销信息交流平台,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山东省沿海滩涂盐碱地最为集中的地区,拥有土地总面积1200多万亩,黄河冲积年均造地1.5万亩,土地后备资源逐年增加。目前有未利用土地近800万亩,其中盐碱地270万亩,不适合普通作物生长,而对于耐盐碱的高粱种植则成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盐碱度低于0.5%,高粱就可以生长,而且产量非常高,效益客观。

  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邹剑秋介绍,高粱在好地上跟其他作物比,没有优势,但是在这些边际性土地上,特别是盐碱土地和干旱土地上,高粱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你要种玉米可能三百斤,四百斤,你要是种高粱就能打一千斤,九百斤,要是种棉花,虽然长的很好,但投入大,比较而言,我们高粱的比较优势就最强了,一亩地挣八百、九百、一千块钱,其他作物是做不到的。

  高粱不但不与粮争地,增加经济收益,而且可以改良深层土壤物理性状病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将“盐碱滩”逐步变成“米粮川”。

  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邹剑秋介绍,一个产量优势,经济效益,另一个是在土壤改良上,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通过种植高粱,可以让我们土壤的盐度逐年下降,经过几年的改良,盐碱土地可选择的作物肯定就越来越多。

Why choose us!

盐碱地治理新闻

• 盐碱地治理新闻

about us公司介绍

Product and Application产品应用

成功案例成功案例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

大事记公司新闻

问题解答问题解答

盐碱地治理新闻盐碱地治理新闻

Contact Us联系方式

首页广告首页广告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