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盐碱化严重 曹妃甸沿海地区绿化美化工程中,有350万平米出自于曹妃甸滨海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之手,这相当于490个足球场。 公司负责人、滨海盐碱地原土绿化技术与模式的创始人刘绍斌告诉记者,“这里生态系统薄弱,盐碱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低,而且土质粘重,透气性差,水矿化度高。”这里土壤的每一个特征都在跟植物过不去,尽管有些耐盐植物奋力求生,但仍难掩此地灰色景观。 曹妃甸只是河北盐碱地区的一隅。燕赵大地盐渍化土壤面积达900万亩,其中沿海前沿地带盐渍化土面积357.28万亩,主要分布在唐山、沧州和秦皇岛。放眼全国,这个数字更是大得惊人,盐碱土地资源总额约为14.8亿亩,其中现代盐碱土面积为5.5亿亩,残余盐碱土约6.7亿亩,这还没有算上约2.6亿亩的潜在盐碱土。 因此,对于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乃至国土治理,找到合适的盐碱地处理技术,其迫切意义不言自明。 “在盐碱地上种东西并不难,挖坑、换土,短期内肯定能种活。但那不叫治理,真正的难在低成本和成活率。”刘绍斌说自己治理盐碱地有三个原则,一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二要低成本,三要实现本地土壤改良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而在记者看来,刘绍斌技术路线的的出发点正是低成本,因为这最实际。由此,刘绍斌在不断地试验与摸索中,在深谙传统盐碱地治理精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采用现代节水灌溉工程改良、化学改良及生物改良相结合的集成盐碱地绿化技术模式,并逐步实现了三个技术创新点:原土土壤改良,二级排盐系统和节水滴灌洗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