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方明 田娟 商煊 报道
本报滨州讯 “菊芋,就是我们种的腌咸菜的‘姜不辣’,如今要在这里种一万多亩。”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马营四村村民说,“我觉得我们最受益的是:地被流转了,一年一亩地500块钱,我家45亩地都被承包了,一年就有两三万的收入。项目建成后,还可以到他们的厂子去打工,这样一年收入五六万呢。”
项目即是沾化区引进的菊芋项目——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盐渍土壤高效利用与加快改良修复示范工程项目。
菊芋又称洋姜,属于食用性蔬菜类植物,也是中药材之一,具有有效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医疗保健作用。菊芋种植成本低,收益高,建成后将带动周围一大批农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沾化区利国乡耕地面积9万多亩,全乡人均耕地面积近10亩,今年,该乡积极发挥土地资源宽满优势,加快土地流转,调整种植结构,吸引大型的农业企业落户,加速土地、资金、劳动力三者高效优化组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项目方正是看中了这里的资源优势。深圳亿元宝投资有限公司、泰山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计划总投资20亿元建设300万吨菊芋精深加工及工程研发中心项目,流转土地10000亩。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
这个项目也是滩涂盐渍土壤高效利用与加快改良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植无公害、无污染、绿色菊芋种植产业,形成现代化的农业主导地位。
据了解,菊芋精深加工及工程研发中心项目依托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支撑,利用耐盐、吸盐高效植物——菊芋进行土壤生物修复,实现盐渍土壤在高效利用中快速改良修复的目标。
项目计划2015年投资4.2亿元,建设10000亩盐渍土壤快速改良修复与高效利用示范工程及菊芋良种繁育基地、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耐盐碱植物生态高值产业链工程产业示范基地实验中心、组培中心、种苗繁育中心。2016年将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菊芋达10万亩。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全国新糖源工程示范基地和盐碱地生物修复示范工程,也将为利国乡新增耕地8000亩,涉及的6个村群众平均增收2600元,平均每村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