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盐碱地治理新闻

盐碱地的生产性状和作物耐盐度

第一节 盐碱地的肥力状况

    土壤肥力是土壤持续供应和协调植物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它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含过量的盐碱,不仅妨碍了作物对水肥的吸收,降低了土壤对水、肥、气、热的供应和协调能力,而且限制了土壤肥力的进一步提高和潜在肥力的发挥。所以说土壤盐碱化的过程,也是土壤肥力下降的过程。盐碱地的肥力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由于垦区气候干旱,土壤生草化过程较弱,有机质积累速度较慢,而矿化速度较快,因而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一般土壤表层为1%左右,多属于少量和中量,土壤积盐之后,生草化过程开始受抑制,盐碱化程度越重,生草化过程越衰退,土壤有机质积累速度也越低。所以盐碱地的有机质含量比相应的非盐碱地更低。由于盐碱地的有机质含量低,导致土壤营养条件差,物理性状不良,微生物活动能力弱等现象。

    二、土壤营养条件差

盐碱地的营养状况与气候干热程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盐碱化程度直接相关。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的土壤,含盐越重,养分情况越差,除了钾的含量与土壤含盐的相关性不明显,且普遍处于高量之外,其它营养元素(如氮、磷)的含量与土壤的含盐量相关性均较明显。

在自然条件下,盐碱地的氮素含量比非盐碱地相对要低。开垦后,又因排水、洗盐和灌溉的影响,氮素损失严重,因而盐碱地和非盐碱地的差距更大。尤其是碱解氮,盐碱地上多为低量和极低量。但是,也有些盐碱地常出现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较高的现象,例如某些盐斑地,有机质含量只有0.5%,全氮量0.06%,而碱解氮却高达110PPM,个别残存的植株于后期还表现出贪青和晚熟,因而容易误认为盐碱地“富氮”。其实这是由于土地长期荒芜,植株减少,吸收量大减,或受微地形的影响,四周耕地中的硝态氮随水蒸发向高处盐斑转移等原因,造成氮素暂时的或抑制性的积聚。一旦条件改变,就会呈现盐碱地少氮的本来面目。

盐碱地的全磷量不低,但大部分处于难溶的固结状态,有效态磷很低。其原因是:1、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质是土壤磷素的主要来源,有机质的分解产物大部分还能促使磷素释放而提高其有效性。由于盐碱地的有机质含量低,因而速效磷的含量也低;2PH高。一般认为,PH6.5~7.5是磷的速效性越高。盐碱地PH值一般8~9,部分还有9~10,呈碱性和强碱性。在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磷容易形成难溶的磷酸盐,是有效性降低;3、碳酸钙含量高。垦区盐碱地大部分富含碳酸钙,一般为中量和多量,部分还还有石膏和氯化钙等溶解度较碳酸钙为大的钙盐,土壤中的磷和溶液中的钙、镁离子及固相的碳酸钙相结合,形成各种难溶性的磷酸盐,从而降低了磷的有效性。

盐碱地的微量元素含量,除了硼有所聚集,在一般情况下高于非盐碱地之外,锌、锰、铁、铜等元素皆因土壤PH值高而降低了有效性,其有效含量一般都低于非盐碱地。

    三、土壤物理性状不良

盐碱地物理性状不良,主要表现在:

(一)土壤结构差

土壤的良好性状,通常靠由多级团聚体形成的团粒—粒状结构来体现。具有团粒—粒状结构的土壤孔隙较多,其团粒间较大的非毛管孔隙,可使地表径流迅速渗入土体,有助于加强土壤的透水和淋盐,同时促进热量输入,空气流通,加速土壤养分的释放;团粒内部的毛管孔隙,能大量保蓄水分和养分,同时还常处于嫌气状态,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此外,团粒结构还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盐分在表土的积聚。因此,团粒—粒状结构是土壤水、肥、气、热协调的保证。

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除靠钙离子把分散的胶粒凝聚起来以外,还要有腐殖质做胶结剂。盐碱地中的钠离子含量很高,钠离子把土壤胶体上的吸附性钙离子代换出来,使土粒分散。在PH值增高或土壤为钠完全饱和的情况下,土壤中的腐殖质的溶解度也大大增加。腐殖质被溶解分散,又减少了形成土壤团聚体的胶结剂,土壤中的团聚体进一步遭到破坏。

盐碱地的结构差,表现在直径大于0.25毫米的团聚体数量少,水稳性差。由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少,土粒容易分散,加之土壤中大量碳酸钙及可溶性盐分在结晶过程中对土体的挤压,使土壤板结,容重大,孔隙度低。

 (二)土壤透水性差

由于盐碱地结构差,非毛管孔隙少,加之代换性碱金属离子(特别是钠)使土壤胶体强烈膨胀和水化,因此透水性一般较差。土壤中大量钠盐能使土壤渗透系数降低,土壤脱盐后,渗透系数可增大0.8~3.6倍。

 (三)土壤有效水含量低

由于盐碱土溶液渗透压增大,加之吸湿水含量高及化学结合水和结晶水的大量存在,如石膏约含结晶水21%,芒硝含水69%,因此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明显降低,凋萎系数比非盐碱地要高很多。土壤盐碱化程度或石膏化程度愈高,凋萎系数也愈高。

非盐碱地的生长阻滞含水量一般约为田间持水量的65~70%,与土壤毛管破裂含水量基本一致。由于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和渗透压增大,因而生长阻滞含水量相应提高。

   (四)地温春秋偏低,夏季偏高

一般来说,盐碱地地温具有春季上升较慢,秋季下降较快的趋势,土性偏凉,影响作物及时播种和幼苗生长。夏季则相反,地温往往偏高,加速地表水蒸发和积盐,妨碍作物的生长。

    四、土壤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

盐碱地微生物数量少。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苏打盐碱地<非盐碱地。固氮菌和硝化菌在盐碱地上一般很少,有的甚至还检测不到。盐碱地不仅土壤微生物少,而且活性低。研究资料表明,从非盐碱地分离的固氮菌,当氯盐含量达1.25%时,固氮力即严重受抑制;达到1.75%时,则几乎全部丧失固氮能力。氨化菌对土壤盐分很敏感,当土壤中氯化钠或硫酸钠含量达到0.2%时,氨化作用开始受到影响,达到1%时,则处于严重抑制状态。硝化细菌对盐分更为敏感,故盐碱地硝化作用一般都很弱。盐碱地微生物活性受抑制的原因,除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和PH高之外,最主要原因是含有过多可溶性盐分。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可改变微生物的原生质性质,当钠盐进入微生物细胞后,与蛋白质作用形成钠蛋白,使原生质不能正常活动,降低了活性。盐碱地微生物少,活性低,妨碍了土壤养分的积累和转化,从而影响了作物的营养条件。

    以上各个方面,既是垦区盐碱地的肥力特点,也是盐碱地低产因素。采取措施改变这些条件,便是盐碱地改良培肥的主要任务。

上一篇文章:盐碱对作物的危害
下一篇文章:盐碱地知识讲座一
Why choose us!

盐碱地治理新闻

• 盐碱地治理新闻

about us公司介绍

Product and Application产品应用

成功案例成功案例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

大事记公司新闻

问题解答问题解答

盐碱地治理新闻盐碱地治理新闻

Contact Us联系方式

首页广告首页广告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