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土壤改良新闻

常允:坚守十七载 愿做盐碱地扎根最深的芦苇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7日电(见习记者 李虹静 通讯员 王爱栋 龚海峰)金灿灿的朝阳,染红了东方天际。芦蒿茫茫的清河农场被绚烂的云霞染上片片绯红。在这片明艳动人的土地上,驻守着武警北京市总队执勤第十二支队的官兵们。他们以星辰为伴,芦苇为友,任斗转星移,依旧不动如山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对党忠诚、艰苦奋斗、独立负责、创先争优,誓要实现“两有五最”目标,把支队打造成京津之地的“璀璨明珠”。

一大队大队长常允就是这个集体中最执着的坚守者。他是来自中原大地的耿直汉子,在这个不太为外人知晓的茶淀小镇一待就是17个春秋。
艰苦环境不言苦,逆境中创业,艰难中破茧。他从普通一兵到武警警官,尽管有多次工作调动的机会,但始终没有离开过茶淀这个梦开始的地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仅2017年一年,他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荣获武警部队优秀士官三等奖,并获得师第七届“优秀一线带兵人”称号。
 
正在开会的常允。通讯员供图
使命召唤,作为军人只有绝对服从
军人的底色是忠诚,军人的天职是服从。
作为部队多年重点培养的干部,常允始终保持着听令而动、闻战则喜的习惯,一旦受领任务,就会努力做到极致。
2010年,支队第一次奉命参加全国“两会”安保警卫勤务,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务考验,不少官兵打起了“退堂鼓”。陌生的环境、全新的标准让支队领导在“选将”问题上十分犯难,思前想后,领导还是决定派稳重可靠、经验丰富的常允“挑起大梁”。
时任副中队长的常允那时刚刚完成新训任务,在返家的路途上,接到了来自支队长的电话:“小常,这是咱们首次"外线作战",组织决定还是让你去打响这第一炮啊!”“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常允当即允诺。一到周口市火车站,常允就立即换乘长途汽车北上,朝着新任务奔去。
在支队“两会”安保分队基地,常允主要负责分队日常的训练管理工作。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执勤任务单一、自然条件艰苦等客观条件限制,支队官兵普遍存在眼界不宽、思想保守和思维僵化的问题。要想完美开局、旗开得胜,完成支队首长目标,常允深感任务艰巨。
当时集训分队住的营房很简陋,供暖设备老化严重,很多训练设施和高低床铺由于年久失修纷纷“散架”。为了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生活、训练环境,本着“不等不靠”的想法,常允主动带领官兵加紧对营区内各类设施进行改造。该加固的加固,该修缮的修缮,该更换的更换,另外还为每个建制班协调到了一台电暖气。“这个冬天再也不用担心挨冻了!”队员们很是兴奋,训练热情也高涨了起来,渐渐地,他们开始打心眼里对常允这个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干部敬佩有嘉。
隆冬时节,西风正紧。参与“两会”安保工作的官兵们像凌寒傲雪的梅花般坚持在室外进行训练。由于清河农场地势平坦,没有高大地物的阻挡,寒风长驱直入,这给官兵训练带来极大困难——开训不到一周,病倒一片。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片面追求训练量是行不通的!”常允在分队勤务研究会上针对“非战斗减员”的状况认真剖析。他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之上,对室外科目的训练时机和训练位置进行了调整——在风力较小时段的下风方向进行。这样,不仅保证了训练时间,官兵患病率也大大下降。
“两会”召开在即,全国聚焦,举世瞩目。常允积极向兄弟单位取经求教,针对可能出现的危急情况拟制上百个处置方案。他所创造性提出的部署格局,经受住了实战检验,并被广泛推广。从“全国”两会安保、APEC会议安保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安保任务,常允始终活跃在一线、战斗在一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安保“专业户”。
 
常允与爱人的照片。通讯员供图
忠孝难两全,作为军人有自己的家国情怀
母亲节刚过,刚刚提任大队长的常允在朋友圈里更新了一条状态,并附上了一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你养我小,我却没有养你老,世上最难过的事莫过于我已经长大,你却不在了!愿天堂的母亲,节日快乐!”照片中的母亲衣着朴素,面容慈祥,留着一头简单干练的短发,正冲着镜头微笑……
虽音容宛在,但已天人两隔。俗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儿子,生不能让母亲尽享天伦之乐,病不能在床前侍奉汤药,甚至没有亲耳听到母亲临终前的嘱托,每每回想至此,常允的内心都会隐隐作痛。
2009年,刚毕业两年的常允就入选了支队国庆60周年阅兵安保分队,担负路线警卫任务,为了打好阅兵安保攻坚仗,让全世界记住这一难忘的历史瞬间,总队首长向所有参战官兵发出政治动员令。作为警卫分队的一员,常允第一次走出茶淀赴北京担负重大任务,他和战友们兴奋不已,从年初开始就进入到紧张的封闭式训练中。
9月10日,国庆阅兵前夕,正当常允在操场组织官兵训练时,弟弟的一个电话犹如晴天霹雳般袭来:母亲走了!得知消息后,领导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常允先回家为母亲料理后事,可他刚拿起行李,父亲的电话就打了过来:“你娘病危的时候就说,小允在部队为国尽忠,就是为她尽了孝,所以让我们瞒着你,让你安心工作。你要是想告慰你娘的在天之灵,就再捧一个军功章回来。”
“既然母亲临终有交代,那我就不能让她老人家失望。”常允化悲痛为力量,积极投入到阅兵训练的最后冲刺当中,为了那“精彩的瞬间”,他强忍泪水,和战友们在烈日下并肩奋斗。
10月1日,望着阅兵方阵整齐地从自己面前通过,常允内心澎湃,作为共和国军人的荣耀感让他永生难忘。任务完成后,常允拿着三等功奖章来到母亲坟前失声痛哭:“娘,您放心,我一定在部队好好干,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在忠与孝的抉择、义与利的取舍中,常允果断选择了前者,这就是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
既已许国,何以许家?为了让当时身患脑癌、瘫痪在床的母亲内心得到些许宽慰,身为长子的常允决定先成家再立业。2006年,当时还在济南指挥学院读军校的常允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在淮阳县蔡镇中心小学当老师的彭琳。常允俊朗的外形、踏实肯干的作风深深地打动了彭琳;彭琳的美丽大方、善解人意也让常允一见倾心。经过几年的相处,他们于2009年6月登记结婚。婚后仅3个月,母亲就溘然离世,但她在病榻上曾一直惦念着的儿子的终身大事,终是得偿所愿。
作为军嫂,彭琳承受着巨大的孤独感。婚前,她独自承担起照顾准公婆的责任;婚后,两人聚少离多,可为了让常允能在外安心工作,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
第二年10月份,他们迎来爱情的结晶,常允给孩子取名叫常一,寓意简单纯粹、始终如一。尽管在分娩时没有得到丈夫的陪伴,彭琳对此也没有丝毫怨言,她笑着对笔者说:“真正爱一个人,就要尊重和支持对方的选择!”
 
常允指导基层工作。通讯员供图
怀揣感恩,作为军人就要知责奉献
感恩,是用青春完成的壮举。对于一名农村娃来说,部队为常允提供了干实事、建功立业的平台,在他眼里,青春不只是潇洒,还有家国和边关。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上映,片尾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火遍了大江南北。同时,作为外景拍摄地的清河农场也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走入公众视野。儿时的常允对这部电视剧很是喜爱,没想到时隔多年后,他竟与这片土地结缘。
入伍之前,常允干过建筑工人、跑过长途汽车,也在淮阳县派出所当过片警。居无定所、衣食无着的生活直到参军后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是在部队,我或许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我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勤奋工作,知恩图报,在茶淀干出一番成绩。”常允对笔者说。
针对看押勤务的实际,时任中队长的常允主动和干部骨干研讨,摸索出了符合实际的“勤务管控十二法”,在支队内成功推广后,执勤质量普遍提高,所在中队连续三年被评为正规化执勤一级单位。
为落实好支队“四个基本”训练、解决哨兵的“空壳”问题,中队长常允主动提议修建模拟哨位训练场,并亲自带领3名战士开沟槽、运土石、砌砖头、刷油漆,起早贪黑、埋头苦干,不到1个月时间训练场建设高标准完成,既为中队节约了近2万元经费,又给官兵提供了专勤专训场所。
清河地区地势低洼,冬季多大雾天气,看押执勤风险高,防逃制逃难度大。一天夜里,目标单位一名犯人企图在雾天利用绳索翻越监墙逃跑,3号哨兵仝武东发现后迅速向中队值班室汇报,常允接到报警后,一面迅速向目标单位通报情况,一面带领处置组成员协助处置。眼看着不法分子就要得逞,在口头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常允果断下令鸣枪示警,狡猾的不法分子慌了神,一松手重重摔倒在地,只好乖乖地束手就擒。
常允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还十分关心同志,因此深得官兵信赖和拥戴。一次,士官武升龙在下哨回到宿舍后,突然仰面倒地、脸色苍白、口吐白沫,情绪十分不稳定,战士们一看没了主意,赶紧向中队长常允汇报。常允闻讯赶来,并迅速向支队卫生队报告情况。经过诊断,武升龙患的是突发性精神分裂。2个月的入院治疗结束后,为确保小武顺利恢复,常允专门安排他和自已住在警官宿舍,小武一旦犯病,常允就紧紧地抱住他,防止他行为失控。与此同时,常允还每天监督小武吃药,不断鼓励他积极配合治疗,直到小武顺利退伍。
就这样,在刻苦训练中,在细碎的生活小事里,常允坚守于这片芦蒿遍野之地17载。
芦蒿茫茫,情短意长。17载的扎根与坚守,让常允从“阳光帅哥”蜕变成一名“老茶淀”,变的是岁月和青春,不变的是坚守与奉献。为了这“第二故乡”的安宁祥和,常允誓把这染着军魂的茶淀之根扎得再深一点、再广一点。
作者:潘洁蒋国鹏
Why choose us!

土壤改良

• 土壤改良新闻

about us公司介绍

Product and Application产品应用

土壤改良成功案例成功案例

大事记公司新闻

问题解答问题解答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新闻

Contact Us联系方式

首页广告首页广告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