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土壤改良新闻

5年至10年,亿亩盐碱地变良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周 伟 

    本报讯 5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海水稻”团队——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袁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启动“中华拓荒人计划”,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同时进行水稻插秧 “拓荒”,建立稻作改良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审定区域种植试验和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示范。 

    据介绍,该计划分三阶段、分步骤、分区域实现“改造亿亩荒滩,增加亿亩耕地”的目标。第一阶段实施时间为2018年至2019年,计划完成10万亩以上盐碱地改造,实现稻作改良盐碱地技术及改造方案标准化运行;第二阶段实施时间为2020年至2021年,计划完成1000万亩以上盐碱地改造,规模化种植,大力度复制,打造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形成融合平台模式;第三阶段实施时间为2022年至2024年,完成1亿亩盐碱地改造,并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技术、模式和标准。 

    “中华拓荒人计划”的意义在于推广种植“海水稻”,让亿亩荒滩变粮仓,从产业角度而言,盐碱地稻作改良以每亩地1万元成本计算,还可拉动万亿级产业链。“利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独创的 ‘四维改良法’土壤技术进行稻作改良拓荒,在2至3年内把盐碱地转化为良田,另一部分将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审定试验工作。品种审定后,就能筛选出真正适合并高产的耐盐碱水稻品种,并在我国的盐碱地上进行种植。”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刘佳音说,目前该中心已联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与国内18家研究机构或企业联合成立耐盐碱水稻区域试验联合体,建立区域试验工作组,确定中早粳晚熟组、黄淮粳稻组和南方沿海籼稻组三大试验组别。 

    启动仪式上,“中华拓荒人计划”的联合发起方华为公司与袁隆平团队签署了农业物联网全球联合创新中心,双方将联手打造面向全球农业领域的“农业沃土平台”,共同研发并向客户提供农业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双方计划今年在国内部署两到三朵“沃土云”,位于青岛城阳的沃土云平台已经基本搭建完成进入试运行状态。正大集团与袁隆平团队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国内的盐碱地改良和规模化种植、东南亚和南亚的海水稻研发推广以及在消费者端联合打造稻米世界厨房等方面启动全面合作。南泥湾管委会与袁隆平团队签约将利用智慧农业4.0技术建设数字化稻田,恢复陕北好江南的历史盛况,并将数字化农田模式推广到其他杂粮产品领域,共同运营“南泥湾”品牌。 

    “通过海水稻的区域试验测试和配套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技术体系,来检验海水稻材料在不同盐碱地条件下的田间表现、产量、口感和成本。同时,项目应用了物联网、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等基于农业4.0模式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实现了农业产值和土地利用效能的提升。”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栋介绍。 

Why choose us!

土壤改良

• 土壤改良新闻

about us公司介绍

Product and Application产品应用

土壤改良成功案例成功案例

大事记公司新闻

问题解答问题解答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新闻

Contact Us联系方式

首页广告首页广告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