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双王城位于寿光的西北部,这里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和国家级盐碱湿地特色景观。丰富的盐碱资源,却也给这快土地带来相对贫瘠的农业生产。过去这里只能种植棉花等少数几种耐盐碱的作物。近几年,在当地政府带领下,经过不断的尝试,推出了重点农业项目,最终打破了盐碱地单一种棉花的经济模式,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记者去采访的时候,正值西红柿陆续成熟的时候,随手摘下一个略微发红的果子,咬一口,果实饱满,满口清香。因为果子还没有成熟,略微带一点青涩,但是完全不影响它清甜的口感。 大棚种植,一般来说,湿度和温度都比较高,到了春夏季节,棚内的高温高湿会让人比较难受。但是在记者采访的几个大棚内,不仅温度湿度适宜,大棚内的空气也非常清新。原来这里的大棚大都是采用的智能化大棚,棚内装备了智能卷帘机、智能放风机、智能监控、智能雾化、智能水肥一体机等等。农户通过手机APP就能获取大棚内湿度、温度、光照等信息,根据信息实现遥控放风、补光、加湿、浇水、施肥,大大地节省了劳动力。 在寿光双王城这块盐碱地上,除了盐碱地多,还有湿地多。其中洰淀湖是沿海内地面积最大的湖泊湿地。近代经过历史变迁和良田改造,从5万多亩缩减到一万多亩。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保护好双王城的湿地资源,在开垦盐碱地的同时,从2011年至2015年四年的时间里,当地政府投资二十几个亿,围绕巨淀湖生态湿地、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双王城水库等重点区域,进行湿地引水、湿地水网、退耕还湿、湿地保护和治污减排的造林和湿地建设。如今这块过去贫瘠的土地上,人们用他们的智慧,让不毛之地瓜果稻香弥漫、森林郁郁葱葱、原生湿地湖水浩淼、原野广袤,打造出“一块地方一个休闲农村一处观光旅游点”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吸引本地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工作,这只是双城的一个小目标。他更大的目标是吸引各地的人才来到这里,为这里的发展提供力量。 4年间,在寿光西北的这块盐碱地上,栽植湿地适生树种60多万株、水生植物12万平方米。恢复芦苇沼泽湿地145公顷,盐碱湿地植被100多公顷。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2万亩、社会资本造林1.3万亩。生态经济园区建成无土栽培大棚300多个,占地2000多亩。成立了“双王桥星”蔬菜品牌,实现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下一步将,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经营销售。这一串串还在不断变化中的数字和名称,让当地居民的脸上笑容越来越灿烂。他们也越来越相信,盐碱地一定会变成最美丽的家园。都市新干线为您报道。 记者:王海涵 单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