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土壤改良新闻

盐碱地“变身”菜篮和粮仓!乐亭农业再次被“国社”点赞!

 乐亭:荒芜盐碱地“变身”菜篮和粮仓

新华社石家庄电(记者黄勇贤李俊义)北方的隆冬时节,天还没亮,跑蔬菜长途运输的韩志杰已拉着10吨绿甘蓝驶入北京西南一个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随着传统佳节春节即将来临,北京大街小巷的市场里,各种新鲜果蔬琳琅满目,销售正旺。据统计,北京平均每日的蔬菜消耗量超过2万吨。

今年51岁的韩志杰贩卖绿甘蓝已有12年。他说:“今天我拉的是乐亭那边生产的‘高端’圆白菜,普通圆白菜有的只卖七、八毛钱一斤,这个盐碱地生产的菜我卖2块多。”

乐亭古河乡刘庄子村农民刘会春在自家温室大棚里采收茄子。新华社记者 黄勇贤摄

唐山市乐亭县是河北省最大的沿海县,有大量盐碱地。近年来,产自那里的甜瓜、鲜桃、甘蓝、莴笋、尖椒、西红柿等果蔬大量销往北京、天津、内蒙等地,品种多样、品质优良。

可能与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韩志杰贩卖的绿甘蓝虽然产于盐碱区,但质量好、鲜嫩可口,很受消费者欢迎。

中国是盐碱地大国。过去,受淡水资源短缺、土壤贫瘠和农业科技水平有限等制约,盐碱地区的农民广种薄收、收益很低。

民谚有云: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涝不旱收碱嘎巴。因为这个原因,有大量的盐碱地被长期荒废,许多乡村看上去一片荒芜。

如今,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扶持和不断提升的科技水平,在盐碱地上发展现代农业早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大量以前低产的盐碱地经过改良,不但成为果蔬高产田,还有望成为高产“粮仓”。

仅乐亭县所在的环渤海湾地区就有多达1000万亩盐碱荒地。2013年,国家启动“渤海粮仓”项目,开展盐碱地改良增效、促进粮食增产,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目前已在环渤海湾地区成功培育出耐盐耐碱的高产“海水稻”,最高亩产达621公斤。

袁隆平(前右一)在湖南农村查看杂交水稻长势。新华社发 陶旭日 摄

据测算,中国只要改良1亿亩盐碱地用于生产“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稻米年产量就能够养活8000万人口。

韩志杰贩运的绿甘蓝,产于乐亭县古河乡刘庄子村,一个典型的盐碱地村。那里的村民过去种地收入很低,生活不易。

现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在盐碱地上搞大棚种植,年果蔬产量达4.8万吨,产销两旺,村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

40岁的村民刘海彬今年种了8个大棚的高端绿甘蓝,收入有望超过10万元人民币。他说,真的没想到盐碱地也能长出这么好的蔬菜,收成会这么好。

乐亭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果蔬生产基地之一,2017年,果蔬生产总值达到14亿美元,部分产品远销日本、欧美等地。预计到2020年,当地农民年均收入将翻番。

乐亭县农牧局副局长王新辉表示,改造盐碱地是在沿海地区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关键环节,通过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使低产农业向高质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据统计,中国盐碱地总量约15亿亩,其中有将近3亿亩有较大开发潜力。目前,不少地区都已开展盐碱地改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盐碱地改良也有望缓解粮食安全问题以及改善生态环境。

乐亭和河北其它地区的盐碱地治理经验和成果已引起国际关注,澳大利亚、荷兰、美国等国的专家都曾到该省考察交流。

农业专家表示,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治理盐碱地的“中国方案”也有望造福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人们。

Why choose us!

土壤改良

• 土壤改良新闻

about us公司介绍

Product and Application产品应用

土壤改良成功案例成功案例

大事记公司新闻

问题解答问题解答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新闻

Contact Us联系方式

首页广告首页广告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