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土壤改良新闻

盐碱地上的燕麦经济

 

青山绿水可以变成金山银山,盐碱地上也能长出新庄稼。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院长任长忠介绍:“这里是我们的洮儿河燕麦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基地,大概有70多公顷,现在每公顷能收割燕麦籽粒3000-4000公斤。”

吉林省被誉为“天下粮仓”,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其经济支柱之一。然而就在这片富庶的黑土地上,还有一片大约百万公顷的盐碱带,横跨在吉林西部,而白城地区便占了吉林省盐碱地总面积一半以上。为了把“白色”变“绿色”,吉林省在西部大力发展燕麦经济,筹建总占地10平方公里的中加燕麦产业园。

据了解,中加燕麦产业园以燕麦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储运、展销为核心,从燕麦核心产业链延伸到区域生态经济建设、精准扶贫、中低产田提升、盐碱地改造,再到现代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集约化养殖、精深加工、优质精饲料、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互补型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模式。其中,仅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中50万吨燕麦啤酒等十大燕麦加工系列、四大功能区就占地约4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下同),年产值可达300亿元,由产业园带动的产业链条,年产值可超千亿元。

“燕麦是国内外公认的营养保健食品,可加工为燕麦米、燕麦面粉、燕麦面条、燕麦酒等多种产品,并且是优质的饲草,可谓是‘粮、经、饲’三用作物;此外,白城燕麦高产、抗病、抗旱、耐干旱,并且适应能力强,不但能够在肥力瘠薄的土地上生长,还能降低土地中的含盐量,从而让盐碱地一步步变良田,达到生态修复的作用。”任长忠如是说。

他表示,目前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在白城租用了260余公顷的盐碱地,用于燕麦育种试验。通过多年的试验,最终筛选出19个燕麦新品种,并且开创了“一饲两草模式”、“一粮两草模式”、“两季双熟模式”和“粮草模式”,不但推动了燕麦栽培模式创新,还大幅度提高了种植燕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Why choose us!

土壤改良

• 土壤改良新闻

about us公司介绍

Product and Application产品应用

土壤改良成功案例成功案例

大事记公司新闻

问题解答问题解答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新闻

Contact Us联系方式

首页广告首页广告

媒体关注